从口角到斗殴,邻里打架牵出“双纠纷”!

2025-10-11 09:36
来源: 嘉鱼县人民法院
作者: 嘉鱼县人民法院    浏览: 127

嘉鱼法院“穿透式”审判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近日,嘉鱼法院行政审判庭在审理一起邻里纠纷引发的履行法定职责案件时,承办法官以“穿透式”审判思维深挖矛盾根源,通过研判案情,充分听取矛盾双方诉求,不仅厘清行政争议焦点,更将关联的民事纠纷一并化解。不仅实现“案结事了”,更从根本上保障了当事人合法权益,有效避免了信访风险。

邻里冲突升级,行政民事争议交织

该案源于两户同村村民的日常琐事,从起初的口角摩擦,逐渐升级为双方亲属多人参与的打架斗殴事件。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后,对部分涉事人员作出行政拘留并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

然而,原告对该处罚结果持有异议,以“遗漏部分违法行为人”为由,先后向公安机关申请履职、向县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但诉求始终未得到满意解决,最终诉至法院。

承办法官阅卷后发现,原告除对行政处罚结果不满外,还因在冲突中受伤,包含人身损害赔偿的民事诉求。若仅就行政争议作出判决,即便厘清行政行为合法性,双方的民事矛盾与邻里积怨仍未解决,极易引发后续诉讼或信访问题,无法真正实质性化解纠纷。

穿透式思维”解纷,多维度破解难题

为彻底化解矛盾,承办法官践行行政争议实质化解理念,以“穿透式”审判思维重构解纷路径,从事实还原、府院联动、争议打包、情感疏导四个维度发力,推动矛盾根源性解决。

还原事实全貌,缓解对立情绪:通过细致查阅公安机关行政处罚案卷,还原冲突全过程,站在双方立场梳理争议焦点,并就原告主张的“遗漏处罚”问题,作出合乎法理与情理的解释,缓解其对立情绪。

深化府院联动,凝聚解纷合力:针对原告质疑的“行政履职是否到位”问题,主动与公安机关沟通,精准定位当事人矛盾症结,将调解工作贯穿案件审理全过程,在明晰案情的基础上,同步开展双方当事人的调和工作。

穿透争议表象,高效化解纠纷:针对原告因轻微伤提出的民事赔偿诉求,法官以第三人承认在纠纷过程中存在过错、愿意赔偿为突破口,将行政争议与民事纠纷打包调解。通过逐条释法说理,引导原告将十万元高额赔偿诉求调整至合理区间。

注重情感疏导,修复邻里情:考虑到双方系同村邻居,法官以“远亲不如近邻”为切入点,耐心疏导双方情绪,促使其敞开心扉、释怀过往。最终,在法官见证下,双方握手言和,第三人当场支付民事赔偿并就冲突中的不当行为致歉,行政争议也以原告撤诉告终。

此次案件审理,一方面打破“行政案件只审行政争议”的思维定式,通过“穿透式”审查挖掘案件背后的民事矛盾、情感纠纷,实现“一案多解”,避免当事人“多头跑、反复诉”,大幅提升司法解纷效率;另一方面,将“案结事了人和”的理念贯穿始终,既用法律厘清是非,又用情感修复关系,真正实现司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下一步,嘉鱼法院将继续优化“穿透式思维”在审判工作中的应用,深化府院联动、诉源治理机制建设,以更精准、更温暖的司法服务,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