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中感悟从政之道

2024-10-24 10:22
来源: 政治部
浏览: 153作者: 嘉鱼县人民法院

《诗经》以诗咏史,刺时颂德,涉及千行百业,其中不乏为官修养正能量,正如孔子所言:“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因此,领导干部通过读《诗经》,汲取文化营养,古为今用,有助于参悟和恪守正确的为官从政之道。

1-1.jpg

一、慎威慎言,守官德立身之道。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领导干部修行当以官徳为重。《诗经》中提醒为官者要“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大雅·文王》),即继承祖德、修己官德的意思。为官者德行对社会有示范引导力,正如《诗经》所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小雅·车辖》),即高尚无私的品德有人敬仰,光明正大的言行有人效仿。如何在“人之常情”中守住官德情操呢?《大雅·抑》提出了“慎”的方法,对当代领导干部立身职位很有启示意义。一是慎威仪。人都说“当官要有威严”,然而《诗经》却劝人“敬慎威仪”,意在提醒为官者不要总装出一副威严的样子给老百姓看,以此来表现你有多正经,其实,你越是慎重你威严的行举,没有人不赞许你的安善,即“敬尔威仪,无不柔嘉”。对老百姓来说,一个温和恭敬的人,才是有美德可任用的人,即“温温恭人,维德之基”。有官僚作风的人是不慎威仪的,“对下吆五喝六、横眉竖目”、“脸难看、事难办”、“官气十足、独断专行”。防止官僚就得让百姓看着你的“威仪”舒服点。二是慎言语。人都说“话多必有失”,其实,领导干部所言有失并非在“说话多”而在“公信少”。《诗经》有曰“慎尔出话”,就是指说话要小心谨慎。为什么呢?因为“无易由言,无曰苟矣,莫扪联舌。言不可逝矣,无言不雠,无德不报”,意思是强调不要轻言、苟言,话一出口,便万难收回,而说出去的话,就必须要负责任,如果没有回应,就会失去公信。这就启示领导干部,要守住官德,就要敢于承诺并且兑现承诺,失信于民就是无徳。看来,职业操守就在一张嘴、脸上,要“慎”才是。

1-2.jpg

二、戒庸去奢,守勤政为民之道。领导干部当勤政爱民,“夙夜在公”(《诗经·召南·采蘩》)。首先,勤政要戒庸去奢。庸官懒政也是一种贪腐。《齐风·鸡鸣》中描绘了一个不愿上朝理政的庸懒官员形象。依照古制,国君鸡鸣上朝,卿大夫更需提前。一天,妻子催促丈夫起床,说“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公鸡已经打鸣,朝廷官员都去了),丈夫却以不是鸡鸣,而是苍蝇在叫来回应,即“匪鸡则鸣,苍蝇之声”。《小雅·宾之初筵》中描述了嗜酒庸官们的应酬情景:酒初还算有秩序即“宾之初筵,左右秩秩”,但喝着喝着就什么也顾不得了,以致“是日既醉,不知其秩”;筵初“温闻其恭”,醉后“舍其坐迁,屡舞仙仙”。这活脱脱地刻画出一群沉湎筵席、饮酒作乐的官员形象。看来,治理庸官懒政就得严肃职业纪律和狠刹公款吃喝。领导干部要时刻不忘“尔俸尔禄,民脂民膏”、“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自觉驱除奢靡享乐作风。其次,勤政要以爱民为动力。《召南·甘棠》一诗描述了召公勤政爱民的故事。召公常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露宿树下也不占用民房。受他的影响,“自侯伯至庶人”都尽职尽责,各得其所。甘棠树成了召公德政的象征,老百姓“思其人”而“敬其树”,不忍伤一枝一叶,即“蔽芾甘棠,勿翦勿伐。”读其诗句,不由想起焦裕禄,他餐风露宿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其“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感动了几代人,百姓把他栽下的桐树称为“焦桐”,视作其精神化身,常常因念其人而悼其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一词中写的那样:“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领导干部做公仆,就要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自觉践行群众路线,遵循清廉务实爱民之道。

1-3.jpg

三、闻式谏入,守作风民主之道。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领导干部要有度量,好话听得进,坏话能入耳,用《诗经》里的诗句说即是“不闻亦式,不谏亦入”(《大雅·思齐》),也称“闻式谏入”。如何对待讲话者以及所说的雅言或谏劝呢?《诗经》讲:“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周南·关雎·序》),意思是说,有不同的意见、看法,无论是谁说的,也不管对错,都不要过分苛责甚或治罪,作为倾听者,一定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来处理,以此警戒、校正自己的言行举止。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本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原则,欢迎和鼓励别人讲真话。讲真话、听真话,不仅是领导干部“雅量”的表现,更是检验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试金石。能够做到闻式谏入并非易事。《大雅·板》有一段描述同僚议事的诗,其概义是:“虽然我们管的事情不一样,你我毕竟是同僚。我有事情要和你商谋,听我说话你却敖敖叫。可我说的是实话,不要以为开玩笑。古人曾经讲得好,有事要问到割草之人和老樵。”在这句诗所描绘的“官场生态”中,让我们看到了两类人:一是愿意与同事交流、乐于向百姓请教的人;一是内心排斥与别人谋事、轻视取笑他人意见的人。“上山下水问渔樵,要知民意听民谣。”领导干部善于倾听群众呼声,拜群众为师,问政于民,听得进不同意见,才能有作风民主、团结共进的局面。作风民主其实就在说与听、问与答中展现。

1-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