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年的孔子和战国时代的诸子提到这本诗集时都称《诗》或《诗三百》,称《诗经》这个名是汉代的事。《诗经》当时全是乐歌,可配乐演唱,按照歌词及所配乐曲的性质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三千年前的《诗经》事当时朝廷上下演唱的流传歌曲,先民们用质朴的声音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娓娓道来,那么,三千年前的华夏先民都吟唱些什么样的歌呢?
一、 祭祀乐歌
我国古代特别注重祭祀,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大多是赞颂神灵、祖先以及祈福攘灾的祭祀歌。
反映了当时“国之大事,在祀与戏”的特点,如《时迈》是西周开国后祭山川百神的乐歌;《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这一组史诗歌颂了后稷、公刘、大王、王季、文王、武王,这六位对开国有重大贡献的周族祖先,比较完整地叙述从始祖后稷诞生,到武王伐纣胜利为止的周人建国的历史中一系列重大事件。
二、 歌咏农事
我国是农业文明国家,很早就开始了农业的
《诗经》中的作品也打上了农业文明的烙印,一年农事活动开始和结束的时候都要举行隆重的祈谷、祭田典礼,以祈求答谢神灵恩赐的丰收,如《臣工》、《丰年》、《良租》等作品。
又有叙述农事活动的 《幽风·七月》以时令为序,叙述了农夫一年间的艰苦劳动过程,他们种田、养蚕、纺织、染缯、酿酒、打猎、凿冰、修筑宫室等,生动地反映了西周农人的生活状况,也唱出了他们无尽的辛劳和哀怨。
三、歌唱爱情婚姻
爱情婚姻是古今中外诗歌中最动人心弦的一个歌唱主题。《诗经》中以爱情和婚姻为主的歌诗约60篇集中编在“国风”里,其比重为“国风”的三分之一,为《诗经》全诗的五分之一,这类题材的诗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的婚姻家庭诗,《秦风·蒹葭》写追求伊人,可望而不可及;倾诉无限情意;《周南·汉广》写男子求偶而求之不得,表露失望和惆怅《郑风·子衿》写一个女子在城阙等待恋人,久等不至;《郑风·出其东门》写东门外美女如云;诗人思念的只有一个缟衣素巾的女子;《卫风·木瓜》写情人互相赠答礼物,表示长久相爱。
这些情诗描述了男女青年对爱情幸福的愿望,大胆的追求相会的欢乐,相思的痛苦失恋的悲伤,反映了那个时代各个阶层人们的爱情生活,深挚而缠绵,它是《诗经》中最精彩动人的篇章。
如火如荼的爱情之后是婚姻的另一个乐章。《诗经》中与婚姻嫁娶有关的乐歌约20篇,如《周天·桃夭》是贺女子出嫁的乐歌;《唐风·椒聊》是颂人多子的诗歌;《召南·行露》写一位女子拒绝逼婚,不畏诉讼。
此外,《诗经》中还有一组弃妇诗,《邶风·谷风》写丈夫的喜新厌旧;《卫风·氓》是弃妇诉说自己错误的爱情、不幸的婚姻及内心的悔恨;《邶风·柏舟》写丈夫有新欢而被冷落。这些婚姻不幸的哀歌,诉说着被丈夫抛弃的妇女,自身的经历和内心的感受,反映了夫权制社会,广大妇女的不平等地位以及不幸命运。
四、 咏叹战争劳役
《诗经》中还有很多关于战争和劳役等,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作品,战争诗所表现的情感内容较丰富,既有从正面描写天子诸侯武功,表现强烈自豪感和乐观精神的,如《秦风·无衣》表现除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昂扬斗志。还有更多的战争诗充满了忧伤的情绪,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写尽征夫士卒的痛苦,夫妻离散的哀怨如《小雅·采薇》、《幽风·东山》就是这方面的名作,描述了一位出征多年的士兵在归途中的复杂感情,诗篇中既有对敌人的痛恨之情,也有相思自伤之情。
《诗经》中不仅写征夫戍卒的痛苦,还以战争徭役为背景写夫妻离散的思归哀歌,如《卫风·伯兮》中丈夫执芟上战场,妻子由于思念远戍的丈夫而无心膏沐,首如飞蓬痛苦不堪,生动表现了思妇念远的情怀。
五、 怨刺时政的悲歌
随着周室的衰微,朝纲废弛,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政的怨刺诗出现了。怨刺诗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如“大雅”中的《民劳》、《板》、《荡》、《抑》、《桑柔》等篇;“小雅”中的《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等篇国风中的《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鄘风·相鼠》等篇。
这些怨刺诗或揭露政治的黑暗腐败,或表现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情关怀,或讽刺统治者的无耻与丑恶,言辞激烈,讽刺辛辣犀利。
几千年来,先民用质朴的声音吟唱除一首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而抒情性和现实性诗它的主旋律。《诗经》歌咏的诗作内容丰富而广泛,不仅描述了周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而且展示了周人的精神面貌和情感世界。
《诗经》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凝聚而成的“风雅精神”一直流向、响传唱,受到后世格外的关注和礼赞。
用心倾听远古先民发自内心的歌唱,它依然能打动我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