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干部素质提升年”的有关要求,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法院干警学术研究与理论写作能力,促进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深度融合,8月7日晚上,嘉鱼法院召开论文写作交流会,组织论文写作重点作者和积极分子,围绕论文写作的思路构建、素材挖掘、框架搭建等核心要点,分享心得、交流经验,在互学互鉴中补短板,促提升。会议由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楚军主持,全院40周岁以下法官、法官助理和司法行政人员参加。 方琴:选题为首,逻辑为骨,审美为翼。 论文写作能力与审判经验并非正相关,要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以问题为导向,精准破题。论文写作不能“闭门造车”,要“出门问路”,主动请教资深法官、业务能手,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建议想法,在探讨中找到新的方向和有用的经验。 李肖慧子:碎时间,多积累;小切口,大热点。 可以像写游记一样写论文,不一定要“一气呵成”,每天写500个字,半个月就能写完一篇论文。注重利用碎片化时间积累语感和语汇,要有钻研和刨根问底的精神,对看到的案例多思考、多理解,梳理案例中的矛盾焦点,论文写作可以聚焦到一个具体的案件,把案情吃透,把问题找准,把法条、程序弄通。 黎佩玲:避“老”求新,反复打磨。 论文写作上,我走过很多弯路,因论文议题太“老”而不够吸引人。结合自己连续5年来写论文的经历,我认为选题非常重要,占了一篇论文能否成功的六成。提醒大家要立足实际,避“老”求新、善用资源,注重逻辑结构的严谨性,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以及观点提炼的创新性,在反复打磨中提升论文质量。 李博浪:写作四字诀,小、简、活、勤。 “小”即小选题,选题要以小见大,不要一味追求“高大上”;“简”即简框架,框架简洁明了;“活”即活思维,要在优秀的论文中获得灵感,以不同的思维角度会带来新的启发;“勤”即勤笔头,表达出色离不开多写多打磨。对于审判工作而言,办案就是调研,调研是更高层次的审判,两者双向奔赴、互相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