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谢你们了!要是没有法院,我们这些辛苦钱不知道啥时候能拿到!”
嘉鱼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办公室里,工人代表陈某紧紧握住执行干警周勇的手,将一面绣着“全心全意为民办事 办案高效执行迅速”的鲜红锦旗郑重递上,话音里的藏不住的激动。这暖心的一幕,是嘉鱼法院高效执结涉民生欠薪案的生动缩影,更映照着司法为民的初心与温度。
嘉鱼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因经营不善停产后,22名工人的工资成了“糊涂账”。从车间流水线到信访部门,工人们一次次奔波,却始终没等来拖欠的薪酬。2025年1月,经嘉鱼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该公司需支付工人工资共计75796元。
2025年4月,仲裁文书生效后,工人们工资仍“悬在空中”。无奈下,工人们向嘉鱼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
“民生无小事”,鉴于涉及工人薪资这一关键民生问题,接到案件后,嘉鱼法院执行局立即启动“涉工人工资绿色通道”,执行团队第一时间扎进案情里:
线上,执行干警第一时间通过“总对总”“点对点”网络查控平台,对某电子科技公司银行账户进行查控,筛查每一笔流水;
线下,执行干警多次奔赴企业所在地调查,又辗转至法定代表人付某的户籍所在地赤壁市,最终锁定其在广东东莞的落脚点。
电话接通时,付某满是无奈:“厂子倒了,我负债累累,实在拿不出钱,资金周转确实困难...”执行干警周勇没有简单采取强制措施,而是隔着千里电话线讲清拒不履行的法律责任,以及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名单对企业和个人信誉的影响。
一次次短信里的法条解读,一回回微信中的利弊分析,付某逐渐松了口,转变了态度。他从东莞赶回嘉鱼,在法院组织下与工人见面,多方筹措资金后,将案款转至法院账户。执行干警争分夺秒,第一时间通知工人办理领款手续,当天22名工人便拿到全部拖欠许久的工资。
这面锦旗,不仅是22个家庭的认可,更是对“公正与效率”的最好注解。
“群众的期待,就是我们的方向。”嘉鱼法院执行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聚焦涉民生执行案件,用“钉钉子”精神破解“执行难”,让每一分欠薪都能及时“回家”,让“司法为民”的承诺在一次次执行攻坚中落地生根,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障民生福祉注入强劲司法动能。